随着经济的发展,珠宝业的兴盛和现代加工工艺的进步,天然水晶饰品工艺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成为珠宝家族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一个宝石种类。 越受欢迎也就越容易成为仿制的目标,市场经济环境中,假货永远与真货如影随形,这是难以避免的。假水晶虽然不是主流,但鱼目混珠,影响极坏,特别是购买人群往往是刚了解水晶的初次消费者,严重损坏了天然水晶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印象,因此有必要把它们集中“展示”一下,方便消费者识别。 所谓的假水晶是一种笼统而通俗的说法,宝石学将假宝石归为人工宝石、仿宝石和宝石的处理范畴加以研究。 人工宝石分为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四类,都有规范的定义。 合成宝石指完全或部分由人工制造且自然界有已知对应物的晶质体、非晶质体或集合体,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与所对应的天然珠宝玉石基本相同。合成水晶主要采用水热法合成。1 9世纪初,水热法用来研究地球化学的相平衡和人工晶体的生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事科技上对水晶的需求,促进了水热法合成晶体技术的发展。 我国在1 958年开始水热法合成水晶的研究,1 964年初投入试生产,此后,压电水晶在无线电工业上的大量应用促进了合成永晶产量的不断提高,到2002年已达到1760吨的年生产能力。彩色水晶的生长工艺与无色水晶基本相同,只是采用不同的矿化剂和致色离子,我国几乎能生产所有颜色的合成水晶,如紫色、黄色、茶色、蓝色、双色、绿色、黑色等。由于珠宝首饰行业的兴起,合成水晶大量用于装饰,极大地丰富了装饰品市场,并大量用于出口。这种装饰用途主要指服装、箱包的配饰,与天然水晶用于首饰方面是有区别的。 合成水晶与天然水晶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籽晶,水热法生长晶体,必须使用籽晶片,而籽晶与生长出的晶体在光学特性及其它方面总存在差异。因此,是否有籽晶片的存在,可作为确定晶体是天然品还是合成品的证据:二、包体,合成水晶中常见的包体是锥辉石或石英的微晶核组成的“面包渣”状包体:三、对于那些非常纯净、生长痕迹十分不明显的水晶饰品,使用红外光谱仪可以与天然纯净水晶加以区分。天然无色水晶以3595cm-l和3484 cm-l为特征吸收,而合成水晶则缺失3595cm-l和3484 cm-l.并以3585 cm-l或5200 cm-l吸收明显为特征。 人造宝石是指由人工制造且自然界无已知对应物的晶质体、非晶质体或集合体。这种宝石自然界根本不存在,完全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这方面,水晶是没有的,只是一般人不了解人造宝石的概念而常常把合成水晶称作人造水晶。 拼合宝石指利用小块天然宝石为原料与其它材料拼成一个完整的宝石。宝石是资源有限的特殊矿物产品,拼合宝石能将小块天然宝石利用起来,价格优惠,是值得提倡的,但商家如果掩盖拼合事实,冒充天然大块完整宝石则是对消费者的欺骗行为。 拼合水晶的品种较多,有拼合景石(水晶观赏石)、拼合景球(水晶观赏石球)、拼合钛晶、拼合绿幽灵,甚至有拼合水胆水晶。 拼合景石与拼合景球方法相同只是前者为随形,后者为球形,用心观察比较容易识别。它们都是由截然不同的上下两部分组成,中部四周有拼合缝,上部使用水晶、合成水晶或玻璃,清澈通透,下部是片状呈现景象的原石或代替物,背部粘合处理成随形或球形。 这两类拼合石块形较大,而拼合钛晶、拼合绿幽灵多作为坠饰,因而较小。拼合钛晶采用天然水晶作上部,薄片状钛晶作下部粘合到一起,再磨制成坠子形状,注意观察就能发现拼接缝,但经过镶包后拼接缝被掩盖,区别的难度加大,可放大观察拼接面是否有气泡来辅助判断中,现在出现绿幽灵部分人工做假的情况,即呈现绿色的部分由绿色砂粒或染料染色后粘合上去的。这种情况超出了拼合宝石的概念,是完全的造假行为。拼合水胆水晶严格意义上是假水胆水晶,将一块水晶分成两半,中间做出凹面,放上水再粘合到一起,表面再加工成一定款形。这种情况的辨别还是注意观察拼合缝和拼合面气泡。水胆水晶中有一种情况是处理水胆水晶,指原本水晶中是有水胆的,但在加工过程中“磨穿”晶体,水漏了,于是将水晶浸入水中,让水再次进入晶体内,取出用胶将漏水处封死,这样 的就是处理水胆水晶。当您拿到水胆水晶时,仔细观察,胶封的总会有痕迹。 再造宝石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天然珠宝玉石的碎块或碎屑熔接或压结成具整体外观的珠宝玉石。较为常见的是琥珀中的再造琥珀。水晶中最常见的是熔炼水晶,一般在加工过程中会添加红色染料,市面上常见的是磨制成红色熔炼水晶球。这种红色很鲜艳,天然水晶中很难见到,比较容易区别。如果是无色的,观察其白色棉絮状包体,形状相对一致并且晶体中容易发现气泡。附图:红球,又称鸿运球 仿宝石是指用于模仿天然珠宝玉石的颜色、外观和特殊光学效应的珠宝玉石或其它材料。仿水晶的莫过于玻 璃和合成水晶了。玻璃和合成水晶工艺品价物美、装饰性强,受到许多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但经营者如果以之来欺骗消费者则是不法行为了。市面上常见的很有迷惑性的是一种玻璃“发晶”仿发晶,好在品种单一,消费者看过照片下次也就不会上当了。 还有一种是蓝色玻璃仿水晶,里面有白色包体。普通消费者只要了解到天然水晶中没有蓝色水晶这个品种就知道那是假的了。 宝石的优化处理,指除切磨和抛光外,用于改善珠宝玉石外观(颜色、净度或特殊光学效应)、耐久性或可用性的所有方法。分为优化和处理两类。优化指传统的、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使珠宝玉石潜在的美显示出来的方法。常见的有:热处理、浸蜡、浸无色油、漂白(有机宝石)、染色(玉髓、玛瑙类)、辐照(石英类)。优化过的宝石在鉴定证书中可不必附注说明。处理是指非传统的、尚不被人们接受的方法,常见的有:漂白(翡翠)、浸有色油、充填(玻璃充填、塑料充填或其它聚合物等硬质材料充填)、浸蜡(长石、方解石、绿松石)、染色(除玉髓、玛瑙类)、辐照(除石英外)、激光钻孔、覆膜、扩散、高温高压处理等。上面的资料引用自国家珠宝玉石名称标准GB/T16552-2010,可见,水晶的加热和辐照都属干优化。而目前,染色处理在水晶中较为常见,并与其它手段相结合使用,这一类水晶颜色浓郁艳丽,十分抢眼,放大检查可见染料沿裂隙富集,比较容易识别。 水晶中另外一种处理方法是充填,打孔充填仿水晶包体。在晶体不显眼的位置钻孔,制作一定形状的孔眼再 充填上不同颜色的填充物制造出一个假包体。因为水晶是透明的,所以总会留下孔眼的痕迹,认真观察,很好发现。 理论来源于实践,因而也往往滞后于实际情况。造假者常常将各种造假手段组合应用,这样的“产品”就不是简单的概念可以解释的了。如图所示的白水晶阴雕把玩件,冰裂纹是人工敲击而成,然后染色,雕刻,选用的材料肯定是合成水晶无疑了。有时他们的“奇思妙想”又会让人忍俊不禁。 去伪存真是水晶玩赏的基础,辨识出假货才知真品的珍贵。并且,在水晶上,假货有时候是完美的,天然水晶反而多少会有一些瑕疵,可谓瑕不掩瑜,这正是天然水晶不遮掩瑕疵的高尚之处。水晶的玩赏收藏应以“真”为开始,“善”为历程, “美”为最终目标。水晶的真善美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